Thursday, September 20, 2007

Web 2.0 = 商業模式

當我被問到,有沒有做過 Web 2.0 的網站時,突然之間,我不知道怎麼回答,因為,我不曉得什麼叫 Web 2.0 的網站。


雖然 Mr.6 對 TechCrunch 40 還是熱得很。國外已經有不同的聲音傳出來。

盡管這並不一定是 Web 2.0 之死,也許卻代表了 Web 2.0 創業瘋(風)的轉向與思考點。

如果說 Web 2.0 的熱點是美國(Silicon Valley?),這股熱似乎正蔓延到其他國家。正面來看,也許這象徵在其他國家 Web 2.0 技術或使用者習慣正要起步,背後的技術演進或使用者能接觸到的服務類型與體驗擴大,算起來都是不錯的現象。另一方面,也可能暗示了 Web 2.0 的商業化機會走到一個不通的胡同,或者是遇到了瓶頸。

突然想到,開放源碼這個已經燒超過 10 年以上的運動,跟 Web 2.0 之間的事。開放源碼從理念出發,然後被引入商業氣息,到了今天開放源碼的骨幹還是有賴於一群致力於解放軟體自由的人。Web 2.0 呢?好像只想到建置炫的網站來賺錢。

Web 2.0 已死,已經泡沫化,甚至完全沒有過 Web 2.0,有人這麼說。

與其說是技術,我倒覺得 Web 2.0 是像長尾或藍海那樣的商業模式或行銷策略。

尊重是功課

尊重他人,是一門功課。雖然不是多麼了不起,但是很基本的一個門檻。這門課修不好,其他地方做得再好,徒是枉然。

不得同意,勿動他人之物。
走路請讓一條通到供行人快步通行。
動作輕緩,勿大辣辣東撞西碰。

學術與職場

從一天要應付數件到十數件不等的工作的公司,轉而至學術研究機構當起研究助理,環境周遭的變化明顯而不禁令人某種程度地玩味起兩者間的差別。

兩者都有似是而非的地方。維根斯坦說,「沒有哲學問題,只有語言問題」。站在業界與學術界外,都有種模模糊糊的感受。只要不把事情說清楚,不熟悉當地的語言,一個地方就顯得莫測高深,嚇倒了想進來的觀眾。

輕視情結恐怕是兩邊似乎都有的傾向。也許就肇因於人對不熟悉事物的排斥。排斥引起拒絕,拒絕需要原因。

雖然需要的技能、語言、做事方法(手段?)不同,學術與業界沒有孰高孰低的待解疑難。兩者也同樣有荒謬與可笑之處。

所謂理想上的職場或學術圈,那恐怕也只存在於理想。人手下的,免不了是破破補補、補補破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