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October 30, 2007

讀書的林布蘭特之子(Titus van Rijn, the Artists Son, Reading)

盡管最近商周弄了一個故宮的封面故事,國寶的價值令人咂舌,層層滴水不漏的保全設施宛如電影般情節,但我跑去故宮,並非是受到上述文章的吸引,而是為了看畫。

華麗巴洛克展出六十七幅畫作,集中在十六到十八世紀,包括了文藝復興晚期到巴洛克時期,來自林布蘭、魯本斯外,還有杜勒、范大克、提香、丁托列多等畫家的作品。

很可惜的,我最想看的林布蘭,只有一幅參展。這次展覽畫作來自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(Kunsthistorishches Museum Vienna)。查了一下,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也僅有 2 幅林布蘭。分別是 『自畫像』(Large Self-portrait)『讀書的林布蘭特之子』(Titus van Rijn, the Artists Son, Reading)。這次展出的是『讀書的林布蘭特之子』。


以下翻譯了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對於此畫的介紹。



提圖斯生於 1641 年,林布蘭與首任妻子莎斯姬亞(Saskia)的四子。林布蘭為提圖斯畫了約 10 張畫像。提圖斯也是林布蘭唯一長大成人的孩子。此幅作品繪於林布蘭與提圖斯和林布蘭的伴侶韓德瑞各.斯多弗 (Hendrickje Stoffels)在阿姆斯特丹過著遠離人群生活,經濟逐漸困頓之時。畫中可見男孩微張雙唇,專注手中書本的模樣。豐富的擦畫法以及光影的運用,強調出提圖斯的額頭、太陽穴、鼻子與手部,凸顯於周邊的陰影之外。正如他過去的作品一樣,閱讀的閒適在林布蘭對於光的運用下,表露無遺。

Monday, October 22, 2007

Google 的手機與手機服務環境的新頁


朋友貼給我一篇跟 Google 手機有關的文章。另外,也可以看看另一篇 Gphone 的報導。我之前並沒有太注意 Gphone 的消息。倒是比較多在關注 iPhone。 :-)


相對於電腦上網際網路的使用,手機的服務目前還是相當封閉的環境。美國手機服務業者可以限制使用者能夠使用的手機與服務。即使是在台灣,手機服務業者對於手機服務也有相當的控制權。開放的服務與使用環境是產業蓬勃與否的一項關鍵因素,手機的無線通訊建設因為有賴龐大資金建構基礎建設,握有資金的財團與業者才具有經營權,也就享有很大的控制權。像網際網路這樣,可以自由來往全球網絡的系統,在手機上成了幾不可能達到的目標。

Google 嘗試把觸角伸出網際網路到手機服務上,對於 Google 而言,手機服務的封閉性,是相當嚴重的問題。這個問題一日無解,任何主要電信服務商以外的公司,在這個領域就沒有說話的餘地。

Gphone 的外型、功能也許沒有多大的可談性,至少不像 iPhone 那樣。但是 Gphone 背後的意圖與想像,要來的更有野心,能為電信產業與消費者帶來的也更多。競標 700 Mhz 頻譜成了 Google 最自然的一步。由於 FCC 的投票結果不符 Google 的要求。Google 的下一步為何,值得關注。

除了頻譜,另一個 Google 要搶灘的,是手機作業系統。或者說,手機作業系統的模式。我不認為 Google 對於手機作業系統這塊市場,有多大的野心。能否顛覆目前手機作業系統的封閉化,這個主題才是 Google 的目的。

因為對於網際網路服務商而言,要跨足手機,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服務帶入手機中。平台開放程度遠遜於電腦的手機環境,要客制手機服務有相當的困難度。一旦 Google 帶給市場的,是一個開放而易於客制的手機平台,不論是刺激其他業者,或是新的使用模式帶給消費者的震撼,也許會是一個改變手機服務環境的開始。

Monday, October 08, 2007

yam 的 MLB 文字直播

網站當作一個媒體,好處是實驗空間大,成本也比較低,想到什麼一般媒體做不到的,就可以試試看。就算是不怎麼 Web 2.0 的文字直播,也可以玩得很有趣。

開始用 WWW 時,有一段時間,我一直是用蕃薯藤(yam)當作瀏覽器首頁的。當時覺得載入速度挺快的,沒有太多圖片,資訊也挺豐富,對當時的我很有用。隨著網路發展,有了 pchome, yahoo 等其他入口,yam 的曝光率似乎不再,因為興趣轉向,我也不再拿入口網站當瀏覽器啟動的第一個頁面。只知道蕃薯藤賣給了網絡數碼。

今天有位朋友突然說起蕃薯藤的 MLB 報導不錯。我看了一下,發現 yam 做了一個沒什麼技術,也不怎麼創新的 MLB 文字直播。這種文字直播在網路上行之有年,一點也不特別,有人充當資訊中介,當翻譯,把遠端的資訊即時地報導在網站上,供網友們上網閱讀,了解最新情況。

IRC 的使用者常常會有這種直播的使用經驗。有人就在某某國際會議,幫沒辦法到場的朋友當起轉播員的角色,也不管是不是認識的朋友,反正就是對某個主題有共同興趣,就可以一起加入某個 IRC 頻道看轉播,發表意見,進行討論。

打開 yahoo 的 sport 跟新聞,我倒是一時找不到可以看到即時戰況的地方。也有可能是我疏忽了也不一定。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愛看棒球,Wang 現象背後那股愛國意識也不一定感染到每一個人,yahoo 在這塊用戶群上的缺席,還是讓人有點可惜。

網站要比拼新聞,現在不一定可以勝過專業的新聞製作媒體,線上可以看到的新聞材料,多半也是從報紙、電視等媒體轉介取得。但網站有即時分享的特質,能不能發揮這個特質,就是一個新聞網站能比其他對手多踏出一步的差別。

不一定要做昂貴的即時影像轉播,就是純文字也可以很迷人。重要的是讓上線的人看到興趣所在的即時資訊。也許中間還可以加入一些球評。這整件事就是一個眾人分享的場所。有資訊提供者,有觀眾,有討論。因為文字會留在網頁上,稍微離開一下也沒問題,待會回來再補回漏掉的地方即可。

線上媒體的有許多長處可以發揮,也可以進行實驗,難的是做來做去都是同一批人,眼光始終在同一處打轉,轉不出原有的圈圈。

在這個經驗上,yam 的嘗試我不知道可以吸引到多少人,但我是給予鼓勵的。